眼之能夠視萬物,察顏色,均賴五臟六腑之精氣所養?!鹅`樞·大惑論》說:“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”,明確指出了眼與臟腑在生理上有著密切的關系,五臟之寒、熱、虛、實皆可導致眼部多種有形或無形的病態反應:“心冷目昏氣悶,肝冷時時淚零,脾冷隱澀難開,肺冷時昏光暈?!庇秩纭靶臒嵫嗤?,肝熱胬肉扳睛,脾熱時時刺痛?!薄按蟊{赤者則心實,小眥赤者則心虛?!痹谂R床中,一輪之病往往并不是由一臟一腑的病變而引起的,如“倒睫拳毛由肺與脾而相博,風熱有余,瞼皮寬解,痰與氣而相搏?!钡菇奕珣獙儆诎€肉輪之病,但實際病因不單與脾不運濕,氣結痰凝有關,而且還與肺不能通調水道、水濕停留、風熱外襲、腠理不密有關。
1、眼與肝的關系:
肝開竅于目《素問·金匱真言論》說“東方青色,入通于肝,開竅與目,藏精于肝”。目為肝與外界相通的竅道。所以,肝所受藏的精微物質,也能源源不斷的輸送至眼,使眼受到滋養,從而維持其視覺功能。肝受血而能視:肝主藏血,具有貯藏血液、調節血量的功能。雖然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,但目為肝之竅,尤以肝血的濡養為重要。所以,《素問·五臟生成篇》說:“肝受血而能視”。
2、眼與膽的關系
肝與膽臟腑相合,互為表里。肝之余氣溢入于膽,聚而成精,乃為膽汁。膽汁于眼,十分重要。膽汁的分泌和排泄,都要受肝的疏泄功能的影響。如《靈樞·天年》說:“人年五十,肝葉始薄,膽汁始減,目始不明”。在《靈樞》論述的基礎上,《審視瑤函·目為至寶論》更明白地說:“神膏者,目內包涵之膏液,……由膽中滲潤精汁,升發于上,積而成者,方能涵養瞳神。此膏一衰,則瞳神有損?!庇缮峡芍?,膽汁減則神膏衰,瞳神遂失養護。
3、眼與小腸的關系
人食水谷,由胃腐熟,傳入小腸,小腸則進一步消化,分清別濁,其清者,包括津液和水谷之精氣,由脾轉輸全身,從而使目受到滋養。
此外,心與小腸臟腑相合,經脈相互絡屬,經氣相互流通,故小腸功能是否正常,既關系到心,也影響到眼。
4、眼與膀胱的關系
腎與膀胱臟腑相合,互為表里。在人體水液代謝的過程中,膀胱主要有貯藏津液,化氣行水、排泄尿液的功能。膀胱的氣化作用主要取決于腎氣的盛衰。此外,膀胱屬足太陽經,主一身之表,易遭外邪侵襲,亦常引起眼病,故不可不引起重視。
5、眼與大腸的關系
肺與大腸臟腑相合,互為表里。若大腸積熱,腑氣不通,影響肺失肅降,則可導致眼部因氣、血、津液壅滯而發病。
6、眼與胃的關系
脾胃臟腑相合,互為表里,共為“后天之本”。胃為水谷之海,主受納、腐熟水谷,下傳小腸,其精微通過脾的運化,以供養周身。所以,李東垣《脾胃論·脾胃虛實傳變論》說:“九竅者,五臟主之,五臟皆得胃氣乃能通利?!辈⒅赋觯骸拔笟庖惶?,耳、目、口、鼻俱為之病?!庇纱丝梢娢笟庥谘壑匾?。
此外,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說:“清陽出上竅,濁陰出下竅?!逼⑽笧槿梭w氣機升降出入之樞紐,脾主升清,胃主降濁,二者升降正常,出入有序,清陽之氣升運于目,目得溫養則視物清明;濁陰從下竅而出,則不致上犯清竅。
實際上,眼與五臟六腑之間的關系各具特點,其密切程度也各不等同,以肝、腎、脾的關系最為密切,肝開竅于目,腎為先天之本,脾為后天之本,但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,因此,臨證時不可片面強調某些臟腑的作用,而應從實際出發全面地進行觀察和分析,作出正確的判斷。